目前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,各行各业都在加速转型。在探索新发展路径的过程中,企业需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。
因此,“降本增效”就成为当下企业重点关注的管理命题。
如何实现降本增效?在降本方面,很多传统管理措施,如裁减不必要的支出、节约管理费用、裁员等,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在增效方面,却显得力不从心。
今天,我们讨论的主题,是如何在增效中降本,也就是提升劳动生产率,降低相对成本,实现企业、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多方共赢。
一、做好人工成本的数字化管理,提高工作效率。
1、 细化岗位负荷标定,摸清人员工作负荷的家底。
2、 建立工作任务、绩效指标和工作场景要素(时间周期、动作频率等)多维度量化描述与统计数据库。
3、 精细化工作定额管理。
4、 刻画绩效任务的人工投入与成本情况,优化工作组织方式。
5、 提升工作负荷,减少不必要的无效活动。
二、优化组织协作模式,重新定义能力组合,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倍增。
1、 内部人才盘点。
2、 建立人力资源能力要素的资源池。
3、 在现有组织模式的基础上,通过分析资源池,建立多种绩效攻关小组,突破绩效瓶颈。
4、 设立绩效增长奖励机制,鼓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,参与绩效改进活动,提升企业和员工个人价值。
三、业务外包与人员优化结合,确保人工成本得到改善。
1、 通过业务外包,降低人工成本投入。
2、 在业务外包的同时,将业务相关人员同步转移到外包合作企业,实现业务平稳对接,也让优化后的员工不失业。
四、反向业务外包,消化内部冗余人员。
1、 根据人员优化后的冗员情况,设计富余人员“力所能及”的工作项目,进行内部市场化交易。
2、 将原有外包业务,重新收回到企业,消化内部冗余人员。
五、绩效考核推动业绩增长。
1、 完善业绩增长的考核机制,提升每个部门和岗位的绩效目标,并结合绩效奖金分配机制,鼓励业绩增长。
2、 考核减少低效能人员的比例,从而提升整体绩效。
六、推动核心能力的提升,赢得持续的比较优势。
1、 将核心人才从事的工作,外包给能力一般的员工。
2、 让人才聚焦公司核心战略,提升主要业务增长空间。
3、 在市场不确定中,实现业务增长的确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