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注册钧问咨询官网
已有账号,立即登录
问道

绩效考核的“靶向激励”

绩效考核的“靶向激励”



绩效考核的激励工作中,常常出现两类主要问题:

第一,工作任务不考核,就没人干。

原来不考核的时候,有些工作还有人主动承担干;公司推行考核后,没有纳入考核指标的工作,就不被员工关注。

第二,考核奖金发了,激励却体现不出来。

企业希望通过考核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但是,奖金发了,大家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。

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,主要是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有问题,一是缺乏考核与激励因素的精准匹配,二是缺乏针对不同员工、不同工作类型的差异化激励。

接下来,我们谈谈如何实现精准“靶向激励”。

一、     工作类型

1、目标型工作

该类型工作,主要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的工作。企业主价值链上的部门,如市场、采购、生产、物流、销售、回款、售后服务等部门,主要承担目标型工作。

2、任务型工作

该类型工作,主要是围绕目标要求,完成特定任务。这些任务包括目标措施、职能工作等。例如,销售产品达到100万元的工作,属于目标型工作,拜访客户就是任务型工作。企业中的财务、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、岗位,大多数承担的是任务型工作。

3、程序型工作:

该类型工作,主要是遵守企业制度标准开展的各类“程序化工作”,例如生产作业、信息处理等。


二、     不同岗位的工作类型分布

三、     差异化工作考核

1、目标型工作考核

1)  考核内容:KPI指标

a.业务部门KPI:主要是财务指标,包括销售额、费用、产量等。

b.职能支撑部门的KPI:主要是质量、安全、管理项目等。

2)  考核方法:采用比率法,按照达成率考核。对于目标预测准确度不高的新业务、市场动态较大的业务,可以采取“层差法”,设计不同目标区间的考核得分标准。

3)  评分标准:按照基准分“加法”模式,根据承担和完成业绩目标大小,设置“基准目标的标准分”(权重分)+超目标加分。

2、任务型工作考核

(1)  考核内容:主要是根据目标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,包括临时性任务。任务型工作主要是集中在“月、周工作计划”中。因此,可以将“工作计划”考核,作为任务型工作的主要来源。

(2)  考核方法:采用目标设定(GS)考核方式,即将“工作计划”中的“任务”的目标,作为考核标准。

(3)  评分标准:按照基准分“加减法”模式,在标准分(权重分)基础上,加减分。

3、程序型工作考核

(1)  考核内容 :主要是按照价值链和岗位职责、流程、制度标准等要求,需要按照 “程序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”履职的工作。工作程序标准,就是考核内容和标准。

(2)  考核方法:采用减分法,对工作执行的标准进行检查,参照制度标准考评。

(3)  评分标准:采用基准分“减分法”模式,出现违规不达标的,扣减基准分(权重分)。对于出现安全、法规、法纪等违规行为的,也同时按照相关制度处罚。


四、     精准匹配考核激励

1、目标型工作的激励

(1)  目标定额激励:按照业绩目标定额,确定“岗位工资”和“绩效奖金”标准。

(2)  目标台阶激励:按照目标“台阶”标准,设定相应“台阶”的奖金标准。

(3)  目标提成激励:按照比例提成,上不封顶,下不保底(低于目标业绩红线时,降低固定发放的“岗位工资”)。

(4)  超目标激励:完成目标达到“创纪录”,或者超过上级“考核本部门、本公司的关键业绩标准“时,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。

2、任务型工作的激励:

(1)  任务积分激励:赋予不同任务一定的分值,按照任务积分排序,确定基准分奖金兑现系数(超过平均值1.2,接近平均值1.0,低于平均值0.8)。

(2)  贡献度激励:承担公司、部门、班组任务,根据贡献度差别,分别确定基准分奖金兑现系数(主要贡献1.2,平均贡献1.0,较低贡献0.8)。

(3)  任务达标率激励: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,确定任务工作奖金基数的兑现系数(优秀1.2,达标1.0,待改进0.8)。

3、程序型工作的激励:

(1)  合规激励:不达标工作,直接扣减考核基准分或基准奖金。

(2)  创纪录无差错激励:对于创造工作达标记录的业绩表现,给予奖励(加分、嘉奖)。


五、 鼓励中上游,鞭策下游

1、团队“奖金包”激励

(1)  设置团队业绩“奖金包”,根据不同部门的“人员编制和目标业绩”确定相应的奖金额。

(2)  根据部门、班组等团队的绩效考核结果,兑现奖金包。

(3)  根据员工表现,兑现个人在团队业绩中的“贡献度、难度”,确定个人参与分配的奖金额。

2、“抢单”模式激励

(1)  按照团队业绩目标或任务积分合集,进行团队奖励分配。

(2)  日常发布各类目标和任务,由同样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选择,“谁抢、谁干、谁拿钱”。

(3)  考核周期结束时,根据上级考核兑现的奖金总额,平均分摊到所有的目标或任务积分中,得到“单位目标、单位任务分”的奖金额。

(4)  个人奖金额=个人目标或任务积分*单位目标或任务奖金额。

3、评优争先激励

(1)  根据公司、部门、班组的重点目标,确定评优争先指标。

(2)  评价每个员工的评优争先指标完成情况,确定评优争先考评分。

(3)  根据评优争先考评分,进行排序。

(4)  按照强制分布,确定优秀员工,给予评优争先奖励。

4、“差中差”负激励

1)根据绩效排名,确定业绩排名后10%员工(评价为DE)。

2)对于评价为DE的员工,应减少绩效奖金,同时也降低固定薪酬。


综上所述,绩效考核激励,只有做到“考核-激励”精准匹配,才能实现高效激励。